top of page

太陽系掌管主宇宙創始太母
宇宙創始太母為太陽系掌管主,此次跟隨宇宙掌管主──300億年資宇宙源頭的能量結晶,一起下來執行人間導正任務以及宣揚宇宙真理,要讓真正的明燈點亮起來,指引世間人,醒化人心,讓世人都能有智慧的判斷能力,有清明的正思正行,能夠在工作崗位盡職,同時把家庭照顧好,而閒暇之餘也樂於協助上天宣揚真理,以及真法免費救渡世間人的任務。
.png)
宇宙掌管主下凡人間,
幫助世間人處理無形,改變人生
《宇宙創始太母真理醒化世人》世間宣揚團隊
歡迎正思正行的人,
也樂意幫助正直善良的人。
這個團隊以宇宙真法,
免費幫助正思正行的人解決無形干擾事;
這個團體以宇宙真理,
幫正思正行的人解答各種宗教迷思、世間迷信;
同時協助各位在修道的路途中給予真理的啟發,
才不致於白白走了冤枉路,或是花了冤枉錢。
如何真正改變自己,創造自己,讓自己身體健康,
延長壽命,累積福報,累積功德
非常歡迎你加入
『 宇宙創始太母真理醒化世人-世間宣揚團隊 』
〈跋〉
蔡月裡參與書籍校稿出版,以及三年來參與〈宇宙掌管主〉導正人間宗教和連結回歸宇宙任務的心得感言 我在這個團隊三年了,自始至今,一本初衷,全心全意配合,全心全力付出,陸陸續續肩負過幾個任務,在自律甚嚴的宇宙釋迦教導之下,謹慎行事來執行,堅持不懈,不辱使命。...
孟子曰: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孟子曰: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。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運之掌上。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,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,皆有怵惕惻隱之心,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,非惡其聲而然也。由是...
子曰:「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從我者,其由與?」子路聞之喜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從我者,其由與?」子路聞之喜。子曰:「由也好勇過我,無所取材。」 解析: 孔子說:「道普及於天下如果不行,那我就要乘筏漂到海上。會跟我走的,只有子路吧?」子路聽說後很高興。孔子說:「子路啊,他比我勇敢,但缺乏才能。」
子曰:「事父母幾諫,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。」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事父母幾諫,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。」 解析: 孔子說:「事奉父母要少爭論,如果與自己意見不合,依然要尊敬他們,不違背他們的意思,任勞任怨。」
子曰:「見賢思齊焉;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」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見賢思齊焉;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」 解析: 孔子說:「見到好人(賢人),要向他看齊;見到壞人(不賢),就要反省自己不要像他一樣。」
子曰:「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」曾子曰:「唯。」子出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」曾子曰:「唯。」子出。門人問曰:「何謂也?」曾子曰: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」 解析: 孔子說:「曾參啊!我的思想是用一個基本思想來執行的。」曾子說:「是。」孔子走後,其他學生問:「什麼意思?」曾子說:「老師的思想,...
子曰:「人之過也,各於其黨。觀過,斯知仁矣。」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人之過也,各於其黨。觀過,斯知仁矣。」 解析: 孔子說:「人的過錯,各有不同。觀察其所犯的過錯,就能知道這個人有沒有仁人之心了。」
子曰: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惡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。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」 解析: 孔子說:「富和貴,是人人所想要的,如果用不正當方法得到的,不要去享受;貧和賤...
子曰:「苟志於仁矣,無惡也。」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苟志於仁矣,無惡也。」 解析: 一旦立志要隨時保有仁人之心,就是正確的。
子曰:「唯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。」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唯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。」 解析: 唯有真正仁人之心的人,能夠正確誇獎人,也能正確指責人。
子曰:「不仁者,不可以久處約,不可以長處樂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」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不仁者,不可以久處約,不可以長處樂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」 解析: 仁者人也,指人的基本涵養與德性。沒有仁人之心的人,不能長時間處在貧困的環境中,也無法長時間處在富貴的環境中。有仁人之心的人,不管貧賤富貴都可以安於自己本分,有智之人能夠利...
子曰:「里仁為美。擇不處仁,焉得知?」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子曰:「里仁為美。擇不處仁,焉得知?」 解析: 「里」不是鄉里之意,「里」是指我們的心胸,心胸要時常有仁人之心才是美好的。如果心胸沒有仁人之心,哪能得到智慧呢?
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;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致中和。天地...
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國,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國,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後知至,知至而後意誠,意誠而後心正,心正而後身修,身修而後家齊,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...
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後有定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儒書解說》 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。 解析: 「大學之道」指的是為人處事與修身養性之道,要先瞭解仁義禮智信之德。「親民」就是友善對待大家,「...
(八)天下有始,以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復守其母,沒身不殆。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(八)天下有始,以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復守其母,沒身不殆。 解析: 〈道〉演化一切,所以為天下母。人也是因為〈道〉的蘊育而生,所以才有世間芸芸眾生。為人處事,依〈道〉的真理而行,即便死了(沒身),也是靈性昇天,不會輪迴生死。
(七)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。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(七)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。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。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,夷道若類,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廣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質真若渝,大方無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道隱無名。夫唯道,善貸且成。...
(六)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寧;神得一以靈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(六)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寧;神得一以靈;谷得一以生;侯得一以為天下正。其致之也,謂天無以清,將恐裂;地無以寧,將恐廢;神無以靈,將恐歇;谷無以盈,將恐竭;萬物無以生,將恐滅;侯王無以正,將恐蹶。故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。是以侯王自稱...
(五)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道之為物,唯恍唯惚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(五)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道之為物,唯恍唯惚。忽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忽兮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以閱眾甫。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?以此。 解析: 「孔德之容」浩瀚無邊的星球,都是遵循道的真理與自然的演...
(四)致虛極,守靜篤。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(四)致虛極,守靜篤。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歸根曰靜,是謂復命。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沒身不殆。 解析: 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是靜坐入定的功夫。煉精化炁至少要入定三分...
(三)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(三)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載營魄抱一,能無離乎?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?滌除玄覽,能無疵乎? 解析: 谷神指的就是我們的靈,永遠都不會死,但有生有滅,因你的修煉而決定了魂的去留。要如何修煉靈與七陽魂合一,就是...
(二)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天地之始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(二)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天地之始;有名萬物之母。故常無欲,以觀其妙;常有欲,以觀其徼。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 解析: 宇宙演化自然之理,古時候沒有人能通盤瞭解,所以即使描述了也未必是真。勉強用某些名稱...
(一)老君曰:大道無形,生育天地;大道無情,運行日月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(一)老君曰:大道無形,生育天地;大道無情,運行日月;大道無名,長養萬物,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。 解析: 宇宙是由無到有、由有到有形的演化。「有」就是宇宙各空間的意、宇宙粒子、核子粒子、中子粒子、質子粒子的形成與演化,於是有天地,有日月,有萬物...
「死生亦大矣,而不得與之變,雖天地覆墜,亦將不與之遺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「死生亦大矣,而不得與之變,雖天地覆墜,亦將不與之遺。審乎無假,而不與物遷,命物之化,而守其宗也。」 解析: 生死解脫乃大事,所以立定志向,不為外在物慾橫流而有所改變,即使天崩地裂了,也依然每日修煉,煉精化炁,勤守煉功,不會有遺珠之憾。審慎了悟真...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;已而為知者,殆而已矣。為善無近名,為惡無近刑。緣督以為經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養親,可以盡年。 解析: 生命是有限的,想要瞭解外在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。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無盡的外在知識,一定會精疲...
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適志與!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適志與!不知周也。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,胡蝶之夢為周與?周與胡蝶,則必有分矣。此之謂物化。 解析: 有一天莊子夢見自己是一隻蝴蝶,果然栩栩然飛起來了,很符合當下的心境胸懷志向!當下忘了自己是...
夫道未始有封,言未始有常,為是而有畛也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夫道未始有封,言未始有常,為是而有畛也。請言其畛:有左,有右,有倫,有義,有分,有辯,有競,有爭,此之謂八德。六合之外,聖人存而不論;六合之內,聖人論而不議。 解析: 道本無言,非言不顯,文字的表達,人心的私慾,曲解了道的真實義。爭論之後就變成有...
是故滑疑之耀,聖人之所圖也。為是不用而寓諸庸,此之謂以明。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是故滑疑之耀,聖人之所圖也。為是不用而寓諸庸,此之謂以明。 解析: 慢慢地會開始炫耀外在名利恩愛的占有,就是古之聖人所煩憂的。該去重視的卻不去重視,人生目標只追求以技能謀利、夫妻恩愛,這些都是凡夫俗子的平庸之事而已。平庸之事以外,還要再追求心靈的...
古之人,其知有所至矣。惡乎至?有以為未始有物者,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古之人,其知有所至矣。惡乎至?有以為未始有物者,至矣盡矣,不可以加矣。其次以為有物矣,而未始有封也。其次以為有封焉,而未始有是非也。是非之彰也,道之所以虧也。 解析: 古代修煉之人,智慧到達頂點了。到達什麼樣的境界呢?有些人了悟「無」為萬物之始,...
何謂朝三?曰狙公賦芧,曰:「朝三而莫四。」眾狙皆怒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何謂朝三?曰狙公賦芧,曰:「朝三而莫四。」眾狙皆怒。曰:「然則朝四而莫三。」眾狙皆悅。名實未虧,而喜怒為用,亦因是也。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,而休乎天鈞,是之謂兩行。 解析: 這個寓言是這樣的:話說有一個養猴人對他所養的猴子說:「我決定每天早上餵你們...
大知閑閑,小知間間;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大知閑閑,小知間間;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 解析: 大知之人,靜坐煉炁,累積身體能量,少私寡欲,灑脫自在,故曰閑閑;小知之人,終日煩憂,東忙西忙,故曰間間。 大知之人,了悟真理,足以有影響力教化人心,故曰炎炎。小知之人,追求自身享受,貪圖眼前,只為...
故曰,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。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故曰,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。 解析: 至人不為己,故能成其己;神人幫助別人不居功,故能成其功;聖人默默耕耘,利益眾生不為名,故能成其名,永垂不朽。
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。奚以知其然也?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。奚以知其然也? 解析: 「小知」之人只為目前肉體的舒適,貪圖眼前的福報,當然不及「大知」之人是為靈性的提昇,追求不生不死的永恆。眼前福報只是暫時,歲月無常,浮生若夢;功德能量足夠,才能化解未來不可預知的審判劫數。功德能...
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,皆謂之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,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。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,皆謂之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,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。 解析: 上古聖人教導學生修道,要時時刻刻從避之「虛邪賊風」下手,「虛邪賊風」就是情慾,所以教導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」。恬淡虛無當中去修煉,懂得轉化慾念,自然而...
試說五臟各有方。心為國主五臟主,意中動靜炁得行,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試說五臟各有方。心為國主五臟主,意中動靜炁得行,道自持我神明光,晝日昭昭夜自守,渴自飲漿飢得飽,經歷六腑藏卯酉,轉陽之陰藏於九,常能行之不知老。 解析: 人有三陰魂七陽魂,三陰魂是鼻、口、身(陽具陰道),七陽魂是五臟各有一條魂,以及脊髓通肛門一條...
仙人道士非有神,積精所致為專年。人皆食穀與五味,獨食太和陰陽炁,故能不死天相既。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仙人道士非有神,積精所致為專年。人皆食穀與五味,獨食太和陰陽炁,故能不死天相既。 解析: 仙人也好,道士也好,都是人而已,並不是神,特別之處是能夠存精煉炁,可以專年。「專年」指的是在生可身體健康,延年益壽,圓寂後功德能量充足,靈性可永垂不朽,精神...
出日入月是吾道,天七地三迴相守,昇降進退合乃久,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出日入月是吾道,天七地三迴相守,昇降進退合乃久,玉石珞珞是吾寶。子自有之何不守?心曉根基養華釆,服天順地合藏精。 解析: 日月指的是陽與陰。精為陰,煉精化炁,炁為陽,所以「出日入月是吾道」。天七指肺魂,地三是肝魂;肺指呼吸,肝指少煩惱。「迴相守」...
作道優游深獨居,扶養性命守虛無。恬淡無為何思慮,羽翼已成正扶疏。長生久視乃飛去。
伍、經典解說 《道經解說》 作道優游深獨居,扶養性命守虛無。恬淡無為何思慮,羽翼已成正扶疏。長生久視乃飛去。 解析: 修真道最好悠然自若獨自住一間房間,守空調息,丹田煉精化炁,蘊養性命。 恬淡寡慾,清淨無為,自然而然沒有任何煩惱妄想,「羽翼已成」指的是身中高階功德能量充足。...
經中說:「阿難,一切善戒具有無後悔的目的和功德」
伍、經典解說 《佛經解說》 經中說:「阿難,一切善戒具有無後悔的目的和功德」 解析: 持守善戒就是為了防止心中煩惱妄想,杜絕欲念橫生,因此以戒律為師,守身修佛,欲念轉化為能量,自然而然有高階功德能量滋養靈性。
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伍、經典解說 《佛經解說》 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 解析: 修佛要「有為」入手,「無為」而得,修到無得而無所得,即是真得。有為入手,就是守色戒。精水就是反物質,煉精化炁,炁為5維度舍利子能量。反省到沒有什麼好反省了,思慮到沒有什麼好思慮了,禪定靜坐...
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,現大神力,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佛經解說》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,現大神力,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,而作是言:「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、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今以 付囑汝等,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,廣令增益。」 解析: 這段經文是說,釋迦牟尼佛於涅槃之際,站立起身,右手摸阿難...
阿難當知。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佛經解說》 阿難當知。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,凝明正心,十類天魔不得其便。方得精研窮生類本。於本類中生元露者,觀彼幽清圓擾動元。 解析: 阿難!你應當知道,真正的正知正定,止息一切雜念的修行人,跳脫色欲,轉念煩惱,正心正意,自然而然心中無煩惱欲念,故十種天...
世間離生滅,猶如虛空華,智不得有無,而興大悲心
伍、經典解說 《佛經解說》 世間離生滅,猶如虛空華,智不得有無,而興大悲心 解析: 世間一切生與死,好比虛空之花一樣,如夢如幻。感覺的「有」也只是暫有而已,不可長久。悟得此真理,就會有大悲之心,轉欲念為佛性,化煩惱為菩提,離苦得樂,創造無限永恆之生命。
第一覺悟。世間無常。國土危脆。四大苦空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佛經解說》 第一覺悟。世間無常。國土危脆。四大苦空。五陰無我。生滅變異。虛偽無主。心是惡源。形為罪藪。如是觀察。漸離生死。 解析: 第一個覺悟要點,就是世間一切有形有物都會成住壞空,生死無常,終有毀滅之時。「四大苦空」指的是地水火風,即身體、血液、食物營養、...
汝等比丘。常當一心勤求出道。一切世間動不動法。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佛經解說》 汝等比丘。常當一心勤求出道。一切世間動不動法。皆是敗壞不安之相。汝等且止。勿得復語。時將欲過我欲滅度。是我最後之所教誨。 解析: 汝等修佛之士,應當時時刻刻莫忘初衷,身體力行求得解脫之道。一切世間身外求的動與不動之法,皆是敗壞身內修佛之幻相法門,...
我建超世志 必至無上道 ...
伍、經典解說 《佛經解說》 我建超世志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復為大施主 普濟諸窮苦 令彼諸羣生 長夜無憂惱 出生眾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羣品 離欲深正念 淨慧修梵行...
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
伍、經典解說 《佛經解說》 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 解析: 修佛是從自身中修,不是身外求佛法。身外求佛法就是神通,修佛者冀望神通,求外在邪靈附體感應就會通,有神通而得以成為人師,讓人供養。邪靈給你外在虛幻的神通,滿足你想要受人尊敬的渴望,但是邪靈一天...
現在人類若要健康長壽,主要關鍵是什麼?
肆、各類迷信之釋疑解惑 《真理認知的迷信闡明》 現在人類若要健康長壽,主要關鍵是什麼? 身體在空氣中一定會有成住壞空,一生之中,生老病死不可逃避,但可以減緩或改變。 食物營養補充3維度能量,睡眠補充木能量,木能量可以幫助身體循環通暢。因此,飲食、生活作息、功德就是影響健康長...
人間相處是道理,想要昇天是真理
肆、各類迷信之釋疑解惑 《真理認知的迷信闡明》 人間相處是道理,想要昇天是真理 真理就是自然法則。古時講「順天則存,逆天則亡」,違反自然法則,就是犯了天律天條了。人間「道理」是為人處世的法則,讓雙方互動能夠圓滿而適時出現的;人間「法律」是最低底限的道理。有些鄉下民俗風情也是...
只要根據照片就可以查到這個人的一切?
肆、各類迷信之釋疑解惑 《真理認知的迷信闡明》 只要根據照片就可以查到這個人的一切? 世間人各取名字,名字也多有雷同,所以用名字無法查到任何資料。不僅利用照片就可以查到這個人的一切,只要意的連結或網路帳號,都可以查得到與此人或身邊家人有關的一切事情,沒有距離與時間問題,千里...
bottom of page